“核心度假产品”是旅游度假区吸引力的关键。由于我国旅游市场存在观光与度假需求并存、景区与度假区定位模糊等过渡期特征,很多市场主体和管理部门对度假产品的认识还在探索过程中,而有意识打造核心度假产品的度假区亦不多见。
近日新发布的国家标准《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GB/T 26358—2022),旗帜鲜明地把“度假产品”作为整体进行重点要求,廓清了度假产品概念,设置了单独章节,建立了度假产品评价体系,可以说这是新版标准相对原版标准的最重大调整。新版标准重点引导对度假产品的两个认知转变。
一是从要素到整体的转变。新版标准新增了“度假产品”定义,指“供度假旅游者体验和消费的多样化设施设备、物品、项目和服务的总称”。这一定义将“设施设备、物品、项目和服务”等孤立要素整合到“供度假旅游者体验和消费”这一整体目标上来。从度假区管理者的视角看,上述要素往往是割裂的,因为各自分属于不同部门或主体;但对于游客而言,这些要素是一体的,共同构成了度假体验。新版标准引导度假区以度假产品的整体视角,将各要素围绕游客需求进行协同整合,让游客收获的体验感远大于单纯的设施或项目堆砌。
二是从“配套服务”到“度假产品”的转变。新版标准的“度假产品”章节分为通则、住宿、休闲娱乐活动、餐饮、购物五部分,明确了吃、住、购、娱等传统旅游配套服务作为重要度假产品的地位,引导度假区转变观念,不再将吃住作为配角,而是作为主角精心打造。
“核心度假产品”是新版标准相对于原版标准新增的概念和要求,指旅游度假区内最具吸引力、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度假产品。根据这一概念,核心度假产品就是整个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吸引力。尽管在2010年发布的原版标准中没有提出这个概念,但在2015年发布的配套细则中,已经出现了“主题产品体系”一节,其中要求了主题产品的规模、品质、体系化、精细化和地方特色。新版标准将这一思路延续下来。
提出核心度假产品的初衷是引导度假区差异化发展,突出主题特色。与观光资源类型的高度多样化不同,真正适合度假的资源大多集中在河湖、海洋、山地、气候、温泉、乡村等少数类别,因为其本质是人类生存最舒适的自然条件,这些条件对于全人类基本是共同的,可谓放之四海皆准。因此相对于观光景区,度假区存在更为普遍的同质化挑战。调查显示,全国旅游度假区中超过三成为山林类,近三成为河湖湿地类,一成为温泉类,这三类占全部度假区数量的近70%。度假区主体必须更加有意识地、更加积极有为地突出特色。而塑造特色的关键,就是打造核心度假产品。
核心度假产品的“核心”二字,在新版标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要求度假区必须构建核心吸引力,新版标准提出“核心度假产品”这一概念,就是要引导旅游度假区首先解决核心吸引力的“有无”问题,正如定义中的描述,度假区应当首先检视自身是否具有一项 “最具吸引力”“主题突出、特色鲜明”“高质量”的度假产品,这是旅游度假区成功立足市场的必要条件。
二是要求核心度假产品要依托主题资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度假产品“应与主要度假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匹配,形成常态化、可持续的体验”,例如河湖度假区的核心度假产品应当充分利用河湖资源,温泉度假区的核心度假产品应当充分利用温泉资源。
三是要求核心度假产品的规模要足够,在整个度假区众多产品中占比较主要的地位,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度假产品“应具有较高接待能力,日游客容量应达到旅游度假区日游客容量的1/4以上”。
一种常见的误区,是认为核心度假产品等于大项目。比如认为在度假区内引入一个演艺项目,或者建设一个大型水乐园,就是核心度假产品。这种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游客确实会为了演艺或水乐园来到度假区,这种大项目可以形成度假区吸引游客的主要理由。但是从度假区的整体品牌塑造和长远发展来说,这样的核心度假产品还不够。
成功的核心度假产品应做到五个方面。
首先是主题特,度假资源在同一个区域内具有同质性,这就要求核心度假产品在差异化方面下功夫,差异化的突破口往往是特色文化或特定主题。
第二是开发深,也就是 “做到极致”,围绕主题的各个层面进行开发,活动内容丰富,新版标准要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供不少于6项与核心度假产品相关的休闲娱乐活动。
第三是覆盖广,家庭市场是度假市场的主力,核心度假产品应当覆盖全年龄段的人群,让一家几口、老少三代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度假活动。
第四是业态全,宜围绕主题覆盖吃住行游购娱业态,尤其是要覆盖吃、住两大游客刚需的业态,提升餐饮住宿的独特性、吸引力、体验感、沉浸感。
第五是常更新,核心度假产品应当在主题保持稳定的同时守正出新,以强运营的方式及时更新具体活动内容,吸引游客重游,保持度假区生命力。
游客的度假行为天然具有停留时间长、心理需求高、品牌忠诚度高的特征。核心度假产品作为度假区的核心吸引力,是度假区品牌最重要的载体,应当树立明确的主题,以更丰富更有内涵的活动填充游客更长时间,提供更深层次的体验,满足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长此以往、久久为功,才能让度假区的整体品牌形象逐渐清晰和深入人心,培育稳定的重游客群,实现度假区的品牌塑造和长远发展。(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文旅研究中心 邬东璠 王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