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旅游、微度假已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休闲旅游的常规模式,与之相伴的是火爆的露营市场。爆发式增长的露营市场背后,既是疫情导致跨省游受限、本地游成为旅游主要形态的结果,也是大众本地化品质休闲需求亟须释放的客观呈现。随着露营消费常态化,露营正由少数人参与的户外运动形式演变为大众生活新方式。
相关阅读:
快速增长的露营需求,在推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露营市场出现了供给不足、缺乏规范、配套不全、质量不高等系列问题,亟须破解。
露营场所供给不足难以满足消费需求。露营需求的快速增长,暴露了供给不足而导致设施设备和运营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露营区“一位难求”,有的城市部分市区公园明令禁止露营,导致部分露营者以“打游击”方式与公园检查人员“捉迷藏”;即便允许露营的郊野公园,也因游客量过大导致空间不够,周边道路过度拥堵,停车位不足,垃圾过多清运不及时,公共厕所少导致的排长队和卫生状况不好,以及手机信号不好等问题。
露营地缺乏规范引发安全问题。消费需求激增促进了露营地建设提速,但缺乏规范、仓促上马的露营地也存在一些隐忧。部分露营地缺乏规划、功能区安排不合理,如烧烤区和玩耍区空间相邻,使得儿童游乐安全存在隐患;某市郊野公园因周边占道停车导致的车辆剐蹭落入河中造成人员伤亡……种种问题的出现,为露营地发展敲响警钟。
标准和配套不完善导致产品质量不高问题。国内虽有《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GB/T31710-2015),但作为推荐性标准未能对露营地建设形成强制性约束。许多露营地的水、电、厕所、排污等基础设施不足,难以给游客带来高质量的露营体验。露营地建设的准入要求缺失,各地在露营地市场监管和引导方面相对滞后。同时,随着精致露营的兴起,年轻人更加重视露营的体验和享受,对露营设备、露营地的活动和综合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有调查显示,超7成露营消费者希望配备厕所与淋浴间,超6成露营者希望配备外置电源和供排水设施,超5成露营者希望配备垃圾收储与餐饮设施。面对游客的高品质诉求,市场上的高质量露营产品供给明显不足。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降低了游客的露营体验,也制约着露营地的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应从规划引导、创新引导、规范引导等多方面入手,科学指导我国露营地建设与发展。
加强规划引导,完善营地供给。面对快速发展的露营市场,相关政策和规划应加快完善,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各地应根据本地露营地现有供给情况,尽快开展露营地规划,宏观调控露营地供给,保障露营地土地供给,引导露营地有序发展。短期内,可通过划定公园和户外空间露营区的方式增加供给;长期看,则需以规划为引导,推动专门性露营地的有序建设。
加强创新引导,优化产品服务。精致露营需求增长要求市场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也需要相关企业以创新思维不断改进产品内容和服务方式。露营与相关业态的融合,应成为露营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重要方式。当前,“露营+”正成为各地露营创新的方向,“露营+景区”“露营+酒店”“露营+体育”“露营+研学”等融合业态出现,丰富了露营的内容和形式。部分企业通过创新,打造合作产品或全新产品,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形成了新的商机。如必胜客与牧高笛合作,推出春日夏令营活动,顾客购买春游露营套餐,可获得相应的露营装备;军力烧烤则针对露营烧烤需求,提供预约烧烤厨师、配送烧烤食材等订制服务。
加强规范引导,提升营地环境。各地可在《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GB/T31710-2015)的基础上,结合露营地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出台更加细化的标准和政策,规范露营地建设和运营,引导露营地科学、健康发展。在引导公园以及有条件的户外空间增设露营区域的同时,也应为市场化运营的露营地建设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支持。2021年,湖州市率先出台了《露营营地景区化建设和服务标准》《露营营地景区化安全防范指南》《露营营地景区化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引导露营地建设和发展。同时,各地还亟须完善营地周边的城乡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水、电、通信等外部基础设施,为露营地发展提供更优外部环境。(作者:特约评论员 吴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