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完善邮轮游艇旅游、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推进海洋旅游、山地旅游、温泉旅游、避暑旅游、内河游轮旅游等业态产品发展。山地旅游是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最佳载体之一。《2021十大全球消费趋势》指出,城市居民不断寻求户外绿洲,以满足其心理和身体健康需求。在户外场所就餐、运动、社交和放松,已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渐兴起的精致露营、房车生活、户外运动等山系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人向往的旅行方式。
我国山地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也是旅游业增长最快最大的领域之一,山地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山地旅游的发展要在充分保护山地环境的前提下,加快探索构建符合当地资源禀赋、适应山区生态特征、彰显民族民间文化,满足广大游客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沉浸体验、康体养生、猎奇探险等多元需求的山地旅游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山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我们主要从“含金量”、“含新量”和“含绿量”三个名词来探索山地旅游发展的主要路径。
含金量:发展山地旅游,要坚持以游客为中心,全力营造一流的山地旅游环境,完善跨公共交通、共享交通,构建“快进慢游”交通体系。做精做美山地生态观光游,与时俱进引入新的观光项目,打造望山见绿透水的山地景区,推动传统景区升级焕新;做大做强康乐养生游,培育运动康养、康复疗养、康体游乐等业态,建设康养旅游目的地;做兴做活文化体验游,围绕山地文化、历史文化、农耕文化等,推出一批沉浸式演艺项目和体验项目;做细做优度假休闲游,发展特色民宿、自驾骑行、房车露营等业态,开发一批轻休闲、慢生活、微度假旅游产品。同时还要健全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旅游服务体系,开展山地户外旅游服务管理体系标准研究与实践,规范山地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构建山地旅游新标准,有效控制山地旅游风险,完善和提升山地旅游供应链、产业链,保障山地旅游整体高质量发展。
含新量:把山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多元化山地旅游产品体系,依托一流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户外资源,创新驱动生态示范模式,改变传统观光旅游开发方式,转变成“山地户外”型旅游开发,紧紧围绕“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精细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助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景观节点、植入文化基因、开发研学线路,创新发展研学旅游、冰雪旅游、科技旅游、会奖旅游等新型主题旅游,培育水上旅游、马术运动、户外拓展、低空飞行等新业态,并通过引进国际性赛事活动和体育组织,塑造山地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含绿量:山地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优良的生态环境,生态保护促进了山地旅游的发展。山地旅游的开发要以科学研究为支撑,确保生态保护性利用。大力发展以旅游为主导的绿色、健康、服务产业,遵循保护自然生态的原则,充分利用山地独特的资源禀赋,合理开发利用山体资源,利用山地资源进行绿色发展,还山体空间于百姓,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统筹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走出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成功路子。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深入挖掘自然生态价值,探索生态本底、生态资产、生态资本增值的转换路径,创新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绿色发展模式,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可持续山地旅游发展之路,实现山地旅游发展与山地保护的良性互动和共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