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设计 / 建筑设计 / 城乡规划编制 三"甲级"资质

规划 / 设计 / 投资 / 建设 / 创品牌 / 运营 / 推广 七位一体的文旅产业综合服务商

15321698160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多娇案例 >>区域总体规划

河南郏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河南郏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委托客户:

河南郏县旅游局

规划年份:

2000年6月

规划范围:

河南郏县

核心诉求:

河南郏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规划成效:

获得奖项:河南省旅游局评选为“河南省2000年度县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金奖”

资源梳理:郏县名片众多。1955年,毛泽东主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批示所指地、北宋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安息地、一代谋圣张良故里所在地等。郏县地处河南省中部偏西,辖8镇5乡2个街道办事处,377个行政村,782个自然村,总面积737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县域地势呈马鞍形,东南、西北高,中部低。东南部为外方山余脉,低山绵亘;西北部为萁山山地,峰峦起伏;中部为北汝河冲积平原,沃野坦荡。全县最高点为西北边陲郏、汝、禹交界处的三管山,海拔790.8米,最低点为长桥镇坡赵村西,海拔86米。全境有大小山峰26座,县内河流属淮河流域沙颖河水系,境内有北汝河、干河、鲁医河、二十里铺河、青龙河、双庙河、叶犟河、胡河、肖河、蓝河、吕梁河、三险河、杨柳河、芝河、石河15条河流。



全县规划定位:北方秦淮河、文化之珠峰。

规划进程2000年3月初时任郏县旅游局局长的王坤岭,慕名拜访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院长原群,求助解决郏县旅游端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困境。2000年3月中旬原群院长带队前往郏县考察,经过为时7天的考察,原群院长把郏县的旅游资源概括为“一县、两遗、四地、四宝、六乡、六绝”。“一县”,即千年古县。“两遗”,即郏县大铜器、姚庄金镶玉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地”,即全国知青文化发祥地、中国诗歌创作基地、中国唐钧基地、“山儿西”烟基地。“四宝”,即有4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安息地——三苏园(三苏祠和墓)、全国保存最好的县级文庙——郏县文庙、万里茶路重要支点——郏县山陕会馆、中原地区第一红石古寨——临沣寨。“六乡”,即中国长寿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诗歌之乡、中国郏县红牛之乡、中国铸铁锅之乡、中国美食之乡。“六绝”,即六种绝味美食,烧鸡、牛肉、饸饹面、茶水、三炖、豆腐菜。


规划七景及品牌

一、国家级4A景区三苏园景区

三苏园位于郏县城西北23公里处的“小峨眉”山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安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诗歌创作基地。

规划定位:国家级4A景区、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景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市县三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河南省首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规划景区主要由东坡湖、广庆寺、三苏祠、东坡碑林、东坡艺苑、东坡中年布衣塑像、苏仲南夫妇墓及梁氏墓、三苏陵园和三苏纪念馆等景点组成。

宣传口号: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三苏长眠风水宝地。

二、3A景区郏县文庙

郏县文庙位于郏县老城南街中段东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中心庙区9000多平方米。郏县文庙一进七院,是典型的左学右庙建制。郏县文庙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是我国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专祀庙宇。保存完好,木、石雕刻艺术和彩绘艺术在全国县级文庙中最好。其建筑规制是山东曲阜孔庙、孔府两大建筑群经过综合和取舍后,金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在原址上再次复扩建为官方文庙。

规划定位:郏县文庙 古建独到。提升恢复现存建筑22栋71间,增色让郏县文庙规模更宏大,气势更雄伟,建成具有东方建筑色彩的古代建筑群。


三、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位于郏县龙山大道西段南侧。坐北向南,占地6300平方米。创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由善于经商的山陕二省客商捐资兴建,主要作为他们往来西东南北的驿站和洽谈生意、迎宾宴客的商会场所,同时也是联系山陕客商、加强经贸信息交流的聚首处,是清代“万里茶道”上的重要建筑,在这条总长5000公里的商道上起着举足轻重的地标作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规划定位:中国商贾休闲地,物流集散地。

规划以修缮现存古建筑40余间,主要由照壁、戏楼、钟楼、鼓楼、东西廊房、正殿、后殿等古建筑。保持其建筑群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特征,其木雕、砖雕、石刻技艺高超,体现其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现。


四、4A景区临沣寨景区

临沣寨位于郏县东南13公里处的堂街镇辖区。始建于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占地7公顷,寨墙为纯一色红石筑彻而成,平面呈椭圆形,周长1100米,高6.6米,上有哨楼五座,垛子800个。寨外有13米宽的护寨河,河内终年绿水长流。临沣寨内有东西、南北大街各两条,呈“井”字形交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河南省生态博物馆。“汝河南岸第一府”之称。

规划定位:国家4A景区“中国第一红石古寨”--临沣寨。维护现有明清建筑100余栋、400多间砖木脊坡式瓦房或楼房。彰显典型的中原民居风格。


五、4A景区知青园景区

知青园位于郏县城西南3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955年,毛泽东主席对郏县《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做了光辉批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从而引发了一场波及全国、震撼世界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由此成为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发祥地。

规划定位:中国最知知青园,激情岁月流年。毛泽东主席塑像、毛泽东主席批示手迹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纪念馆、广阔天地博物馆、知青之家、知青旧居、知青桥、知青井、知青坝、知青游乐园、知青林等11个景点通过路桥连接成为一个中国最大、最有高度、最有回忆价值的、那个流金岁月的文化高地--知青园。


六、中国红色经典景区八路军豫西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豫西抗日根据地景区位于郏县城北约16公里的郏(县)禹(州)交界处,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省级爱国教育基地、省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曾是中共河南党委第六地委六专署六军分区禹郏县民主政府、禹郏县委合署办公处。早在三国时期,曹操在此屯兵牧马;千年之后,王树声、戴季英、皮定均、徐子荣、张才千、刘昌毅等,曾据守这里,抗击日寇,谱写了壮烈的八路军豫西抗日斗争史。

规划定位:中国红色经典。重点打造和恢复核心区院落3个、房屋33间,窑洞21孔,炮楼3座,地下通道2条,暗堡1处,另有抗日宣传队、医护所、枪械所等分散左右,各种窑洞有109孔。疏通当时因战时需要的窑洞之间暗洞相连,迂回曲折,机关无数。保持房舍清末建筑风格。按国家红色经典景区标准规划建设和恢复。


七、4A景区蓝河古渡景区

位于郏县冢头镇李渡口村,又称“列埠口”,始建于汉,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唐时因李姓皇族迁入,始称李家庄。明洪武七年(1374年),因李姓族人从山西再迁入,渡口壮大,航运发达,改名李渡口,清代改为“同心寨”,民国时为李渡口镇。这里曾是“万里茶道”的节点和水运枢纽,“东列黄岗千古秀,西邻蓝河万代青”是对其地理位置和田园景色的赞誉。

规划定位:华夏物流史,蓝河古渡现。再现古渡口的商贸,交通要道遗存的屠行、酒馆、药铺、花行、染行、布行、商贾的店铺、历世名人的住所、街巷地域的特征。规划建筑总面积达20万多平方米。